一、学院简介
2022年5月,为深入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学校以社会治理法学、纪检监察学等新兴学科为基础,成立了国家治理学院。2025年4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学校决定在国家治理学院基础上组建纪检监察学院(国家治理学院),成为华中地区首个独立建制纪检监察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下设纪检监察学、党内法规学、社会治理法学、国家安全学四个二级学科,依托学校经、法、管三大主干学科,凝练政法教育传统优势,融合财经教育创新特征,萃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安学、政治学等学科鲜明特色,坚持以纪检监察学科发展为中心,同步推进各新兴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深耕细作,致力于创建学科交叉融通示范学院。
二、专业发展
(一)本科一共三个专业方向:纪检监察、法学(政府法治)、法学(社会治理)
1.纪检监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法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法治信仰,拥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能够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需求,能在国家纪检监察机关、国企派驻监察组,以及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专门人才。
2.法学(政府法治)方向培养法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涵盖政府法治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服务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工作,具备法律应用与行政管理实践能力,能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律、行政管理等相应工作的法学专门人才。
3.法学(社会法治)方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宽厚,涵盖法学核心理论及社会治理相关知识,依托“大类培养”“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宽口径知识体系,培养具备较强学术研究能力、广阔国际视野和社会治理创新思维,能够立足中国法治实践开展社会治理法学研究与实践,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治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治理法学研究、社会治理实践等拔尖创新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面向法学专业大一学生二次招生:纪检监察实验班
1.本硕博贯通培养
我院纪检监察学已经在法学门类下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本、硕、博分层递进培养体系,本科阶段夯实纪检监察基础理论、法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等交叉知识,硕士阶段深化实务能力,博士阶段侧重创新研究。本硕博在课题研究、调研实践、党建团建等方面共建共享,实行梯队联动协作。
2.双导师协同机制
实行“校内班导师+实务导师”双导师制,班导师负责专业学习指导与学术研究引领,实务导师指导实务实操与政策解读。双导师全程参与、协同制定培养计划、跟踪进展、指导论文与职业规划等全链条人才培养环节。
3.精细化培育模式
小班管理以“精细化培育”为目标,班级计划人数规模30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个性化发展,在学业规划、就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在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生发展入党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三、人才培养
基于学科专业建设起点高、人才培养层次定位高、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等三重特征,学院因地制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学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学院+行业”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盘活全校优势资源,实现跨学院、跨学科修选课,形成以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公安学为主体,聘请以实务专家、外籍专家为支撑的专兼职“双导师”队伍。持续深化与湖北省纪委监委、省属国企派驻纪检监察组等实务部门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湖北省纪检监察协会会长肖习平一行来访调研
湖北省安全厅相关部门赴我院开展合作座谈
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纪委副书记葛军华一行来访调研
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爱华一行来访调研
学院一行赴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检察院座谈
四、科研创新
学院现建设有廉政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社会矛盾化解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与智库平台。精心打造并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业务能力提升、党风廉政教育、职务犯罪司法效能优化、规范执法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级研修、基层执法规范化等系列特色培训项目。
监察文化与法治陈列室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名单
院长童德华教授依托监察文化与法治陈列室,牵头申报的课堂实践案例《汲取传统监察文化 筑时代新人廉洁底线》入选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推荐名单
院长童德华教授接受《荆楚廉政》媒体采访
我院教师参加第一、二期全国高校纪检监察骨干教师培训
我院教师参加第三期全国高校纪检监察骨干教师培训
我院教授参加首期全国高等学校党内法规师资培训班集体学习
我院2项成果获2024年度全省纪检监察优秀调研成果奖
我院教授撰写提交的咨询意见被省委相关工作部门采用
2022年学院成立以来,学科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数字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深化与实践逻辑研究》(董少平)《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研究》(胡弘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行贿行为惩处与预防体系建设研究》(缪国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法入规的规范配置研究》(叶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庞远福),获批中国法学会青年调研、自选课题共2项《基层法官的非制度性激励机制研究》(石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风险的法律规制研究》(孙逸啸),获批最高检、其他部委、省社科、湖北省纪检监察协会等项目十余项。
五、学子风采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质量就业特征明显,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以上(截至目前)。有4名博士生遴选到中央办公厅、中宣部、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等机关单位工作,2名博士生破格晋升担任副厅级领导干部,3名博士生破格提拔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以及各地区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纪委监委等公务员或选调生岗位,或者进入知名律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相关工作岗位。